WFU

2016年5月3日 星期二

為什麼101這麼高?


作者:陳璽元




「哇!101好高喔!」小寶大叫著,仰頭看著眼前的大樓。
「是阿!小寶,你想,為什麼101可以蓋得這麼高呢?」爸爸問。



「因為上面樓層很多阿!有什麼稀奇的?」小寶非常不解。
「不只是這樣,」爸爸決定賣個關子,「那你知道101蓋了多久嗎?」
小寶搖搖頭,爸爸笑著說:「5年。」
「5年之中,地上每疊起一層樓,平均只花6.5天。」爸爸接著說,「但在開始疊高之前,光是打地基,就花了15個月。」
「15個月!?」小寶大叫。
「是啊,在大樓開始『長高』之前,它大部份在地底下建築的。」爸爸笑著說。
看著小寶頓悟似地點點頭,爸爸再次問:「所以再問你一次,為什麼101大樓可以這麼高呢?」
「因為它的地基打的比別人更深、更久,所以才能見這麼高」小寶抬頭大聲說。
「是阿!爸爸希望小寶你也要像101一樣,做個未來的贏家喲!」爸爸說完,兩人笑著散步回家。


你的學習是要建造101,還是一棟公寓呢?


學習,就像是建大樓的過程,你是要建一棟摩天大樓?還是要一間小公寓?很多人一定說要蓋出101的大廈,沒錯,大家都想建造101,可是你真的能夠忍受在大樓「長高」之前,那段深不見底的黑暗日子嗎?


真正的學習,是著重養成而不是表現的。每次到了考美術班的季節,很多家長就四處尋找名師加持,希望能找到一個厲害的老師,憑著短短幾堂課,就讓孩子「失練已久」(失去練習很久)的繪畫技術提升起來。有些爸媽甚至希望老師讓孩子每次都做出「賞心悅目、容易得獎」的作品,直接把得獎跟學習成效畫上等號,但這些都不利孩子的成長,因為不是孩子的能力,終究只是一個虛假的招式,沒有辦法做為孩子成長的動能。

 

名人也犯過錯


知名作家劉墉先生,曾經也犯過這樣的錯。他年輕時,就是個才華洋溢的人,有一次到公園寫生,因為畫作構圖出色,馬上聚集很多人來欣賞。年輕氣盛的他,當然不願放棄這個表現機會,開始急於表現誇張的繪畫技法;本來應該細膩描繪的地方,馬上用渲染技法潑灑處理,原本該用淡彩打底的細節,卻直接用了最深的顏色做收尾。結果,雖然在創作過程非常精彩,讓觀眾看得驚呼連連,但是因為上色次序顛倒,越畫越糟,越畫越失控,最後完成了一件慘不忍睹的創作。經過這個教訓,讓他決定從此不去在意別人的眼光,專注在每個創作步驟,終於也讓他成為了一個代表性的創作人。


你能允許小孩子做「爛作品」嗎?

 
你覺得孩子作品精彩嗎?很多家長常把孩子當專業藝術家,覺得小孩子創作,就應該完成一件完整的作品,這等於是剝奪了小孩子跟他老師一起冒險的好機會,讓老師不敢帶著學生去探索思維、做點改變。所以造成有些老師寧願在安全框框中,用套公式的「模組教學」,讓孩子做出賞心悅目,但沒什麼個人內涵的作品。這種華麗卻沒有生命力的作品,就像送行者替先人化妝一樣,真令人很感傷的。
 
今天所處的時代,個人的思考力決定了一切。模組化的藝術教學,已經開始不夠用了!學生的成就跟天賦都不相同,老師往往只是一個推手,問題就是,老師家長們,我們願不願意順應時代變化,修正教育的施力點呢?

在過去,作品的標準是精美完善,因為我們台灣引以為傲的代工技術,背後就是憑著精確標準化的產出;可是,當世界趨於扁平,除了創意產出,基本上所有的工作都可以外包全世界來完成,我們還執著在「畫出好作品」,顯然就有點危險了!從我觀察看來,真正癡心畫畫、愛畫畫,有強烈畫圖天才的人,就像社會上藝術家存在的比例一樣稀少,而那種天才的能力,是擋也擋不住的,根本不用人費心栽培,他也會披荊斬棘的前進。
 


學習的本質,只是啟動探索


所以,對大多數學習兒童美術的孩子來說,藝術教育的本質,只是讓他們學會探索。在不確定中,去找到自己的答案,並加入美感的元素。
 
很多的兒童畫作,內容總是大同小異,多半是「廟」、「拔牙」、「門神」、「農家樂」、「爺爺奶奶」、「家人」、「校園做運動」、「愛護生態」、「原住民」、「反核」、「各種宣導海報」、「自然世界」等等,但是我們生活中,還有好多好多超級有趣的事情,竟然都沒有被畫過,比如:夜市叫賣、彈珠檯、打氣球,或是生活中遲到被罵、升旗唱國歌、參觀爸爸媽媽工作、跟好朋友吵架等等非常生活化的事情,一再一再的在創作表現中缺席,為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就是「題目總是老師定的」,小朋友沒有被引導去創造屬於他們自己觀察的作品;或是,當創作出來的東西不夠成熟,「上不了檯面」,成為老師不想在意,家長也看不出價值的塗鴉品,這些都讓珍貴的探索變成不了了之的結束。
 
我覺得這樣的作品,真的是棒透了!

孩子專注的創意,雖然小巧也值得品味

專注探索出自己天賦的亮點,才是打地基的價值


美術就像音樂練習,需要長時間的基礎訓練,才能在舞台上精彩演出;但美術也不像音樂,沒有固定的樂譜參考,需要更多嘗試與冒險,才能看見自我。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每次打開手機,隨手一刷,都充滿各種精彩出奇的照片,但真正感動人心的,往往都是幾個簡單的畫面,原因就在創作者對主題的深刻體會。
 
吸引人的作品人人會做,但作品對小朋友而言,有沒有長遠的價值?是匆忙蓋好,急著美化裝潢來出售的公寓?還是耐著性子,勤打地基的101大樓?有時候孩子自己不曉得自己要做什麼,但父母跟老師是可以幫一把的。
 
祝福每個小孩都找到自己天賦能量,讓創作過程是一種成長,而不是一種競爭的方式,當小朋友拿不出作品,千萬別氣餒,誰知道今天沒有好作品的學生,明天會不會是改變世界的發明家呢?


歡迎你與我交流心得!


精選文章

微觀世界--好玩的微型攝影

   作者: 陳璽元 日本攝影師田中達也先生曾利用模型人物跟生活中的物品來做出微型風景,讓欣賞作品的人總能發出會心一笑,驚覺原來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