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6年7月22日 星期五

為什麼大嬸婆失靈了?----藝術產業的本質


阿嬸婆圖片來源:Google網路。左半部圖像版權所有:劉興欽

作者:陳璽元

想知道兒童美術教育「怎麼學」?不如先從美術教育該「做什麼」開始。最近本土畫家劉老師的不滿,是個值得省思的例子。



熱血老畫家的憤怒:我用真心換絕情





新聞中,老畫家憤慨政府的「短視近利」,連自己無償提供版權供新竹政府辦觀光,也沒有得到妥善維護......
   
真正問題在哪?這要從「文化產業的本質」說起。


天底下最艱深的學問,就是找到「本質」


學術界裡,每個科目中最難讀的一本,往往就是『概論』的書。也就是說,探討學問的本質,才是最重要的學問。
      
「捨本逐末」是大部分人每天在做的事。人類所有行為發展,都是在原始目的上,不斷附加更多的行為,最後常迷失自己。

例如歹徒的犯罪行為,本質上只為了「存活」;隨著屢次獲利,食髓知味,到後來無法自拔,成為慣犯,甚至引來殺身之禍。
  
同樣的道理,上網本質是「與世界保持連結」,打遊戲、看韓劇本質是「調劑身心」;結果最後變成沉迷臉書,一有空就要刷螢幕才能安心。玩遊戲看影片的人為了破關追劇,廢寢忘食,最後目標完成,一剎那間無比空虛,是每個人都體會過的經驗。可見人在做事的時候,常忘了思索事物的本質。


回到標題,為什麼「大嬸婆」無法成為新竹動漫文化的代表作呢?


藝術商業本質,就是要不斷「再創造」


「藝術再創造」分兩個層面:「藝術家不斷創造作品」、「別人不斷創造意義」,前者是需要自我強迫,後者則要完全自發。

從老畫家角度來看,評審回答實在太污辱人,不重視本土漫畫。不過再拉高觀點,就發現「大嬸婆漫畫」已經距今二三十年,十多年來,也沒有任何話題性的作品問世在書店架上,加上資訊爆炸,大家遺忘速度超快,「大嬸婆」已經變成個過時的符號代表。
   
顧客是很現實的,「大嬸婆」的故事停產,加上本身造型也不合現代人口味,沒有足夠力量成為強力的文化象徵,只算是在地藝術家的個人創意財。也就是說,它沒有「讓人想拿來複製」、「做成公仔放在身邊」的效益,自然沒有人想要抬轎。

不過,與它同期誕生、至今仍是香港代表公仔的「老夫子」卻是個歷久不衰的例子;《老夫子》的作者王澤就高明多了!不但真的把他兒子取名叫王澤(原本只是個筆名),讓兒子繼承自己畫風,持續在市面上推出新書,延續老夫子的角色生命。

文創產業本來就是一個「高勞力度的資本財」,沒有持續的創作,推出新產品,自然就會被市場淘汰出局。


結論是,劉老師在台灣漫畫史上功不可沒,但文化系統能建立,本質上是要切合到群眾的心願,無法靠政府或是過時角色就能獨撐大局。除非不斷增加新的故事意義比如最近敗部復活的皮卡丘),或是造型本身就有強大的競爭力(就像故宮翠玉白菜,或是龍貓,一直被喜愛跟討論),才能維持文創符號的強度。 


藝術事業應該「循其本」


兩千多年前,莊子跟惠施為了「水裡的魚快不快樂」辯論起來,最後莊子說:「請循起本」,將爭論拉回原點完勝好友,至今讓人津津樂道。這就是思考本質的精神。
  
從上面新聞事件中,漫畫家劉興欽雖然在文化推廣受挫折,但他一生奉獻漫畫事業,享受到創作回饋給自己的幸福,已是千金難換的價值;就算今天角色對調,他能掌握大筆預算卻無暇創作,恐怕只會更不快樂。
   
因此選擇專業藝術家的路,只能盡力推廣作品,持續為創作附加新價值,不管錢多錢少都能甘之如飴,若沒有明白這個本質,就無法樂在其中。


我的結論:除非自己本身俱有藝術狂熱,不然做「純藝術家」還真不是理想的發展,這是我目前的感觸。生活之餘,保持藝術的興趣、喜好,我想是適合更多人的方式。 :)


這樣的觀點你認同嗎?



精選文章

微觀世界--好玩的微型攝影

   作者: 陳璽元 日本攝影師田中達也先生曾利用模型人物跟生活中的物品來做出微型風景,讓欣賞作品的人總能發出會心一笑,驚覺原來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