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
城鄉差異、貧富世襲雖然存在,但父母若能用愛陪伴孩子,並把握每一次孩子的受教機會,尊重老師
直播簡介
直播論壇時間是105年10月6日,晚上9:00到10:00,在新思惟臉書上公開進行多方對話,節目是運用Google的Hangsout的線上平台做分享。
全程觀看直播人數有200多人,是新思惟起今舉辦直播節目收視率最高的一次對話。對話內容談論關於兒童未來發展與兒童心理的範疇,都是不退流行的重要話題,值得反覆收聽。
個人參與直播心得
會緊張拉!!直播節目與視訊聊天畢竟不一樣,想到全世界都在同時收看這個節目,心中就非常緊張。為了這次的論壇,事先我也寫了逐字稿,還不斷研究燈光照明的方式,甚至準備了一些道具,就是希望可以呈現最好的一面。
我特別去閱讀了相關的簡報書籍,還有準備一些手頭道具:弱勢學生的優秀作品、要推薦的一本書「空間地圖」(可惜後來時間因素,都沒有拿出來介紹) |
用平板介紹數位藝術的便利性,提供小朋友除了拿來打電動外的新選擇。 |
論壇進行的過程中,可以看到每個人展現自我的方式,有人展現先天魅力,有老師準備詳細的字卡,還有提出深刻分析的,都可以看見大家是「有備而來」,讓身為最後發言的我倍感挑戰,也不斷修正預先設定的說明內容;不過這也讓我臨場經驗加分不少,算是教學相長吧!
跨區域的對話意義:正視彼此差距
雖然都是打著教育的大旗,但我們常常陷入自己的執著中,變成以管窺豹;蔡校長在介紹我發言時的引言說到:「根據統計,台大新生中,9%的學生來自於大安區。」這樣驚人的數字若不是刻意被提起,我可能還以為我成長中與任教中看到的一切都是那麼的理所當然!
另外,我也從別的講者中看見貧富差距帶來的教育落差,當很多外縣市或弱勢家庭為了教育資源不足而困擾時,我卻面對學生「學習超載」的困擾。雖然說大安區算是台灣的首善文教區,但許多家長拼命填塞各種補習,造成學生學習過量、自我思考力不足,反而衍生另一種學習問題。
因此我想這次對話也正面刺激了我不同的思考,當然我第二天也將這個省思與同學分享,讓小朋友們知道我們生活所感知的一切,並不是那麼理所當然。
後續回饋
論壇結束是更多激盪的開始。根據後來蔡依橙校長的分享,第二天新思惟團隊內部針對這次的對話有不同的支持者,這個一小時的節目也得到數百人的支持與提問,令人振奮。我想教育本來就是各取所需,每個家長或是教育者會對不同領域議題感興趣,這是很正常的事。
但教育最終的目標除了改變自己的人生,也在於提升周遭人的層次,創造「富足」人生,擺脫「均貧」社會,歡迎收看(or收聽)這一小時的論壇,期待您的想法與我分享! :)
延伸閱讀:
蔡依橙《【直播!線上讀書會】階級世代:教育現場的觀察與思考》
分享你的想法
---------------------------------------------------------------------------
個人講稿原文:
哈囉 大家好,我是璽元,很高興在這邊與大家相見。
今天我主要是跟大家分享我在學校裡教美術的觀察心得。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建安國小美術班的老師,同時也是從這裡畢業的校友,在我成長的路上,我國小、國中、高中都是讀美術班,等於把台灣升學體制裡的美術特殊班級都讀了一遍,加上現在又重回母校,教了好幾屆的美術班,也把它們跟我參訪過很多國內外學校的教學方式做比較。因此對美術教育的辦學方式跟發展有更立體的了解,所以我想就借這次的機會,跟大家做個心得分享。
先說我個人的心得吧!最近我覺得學生來學校的意義其實不是為了填塞某種知識,而是來體驗一種感動,會這樣說,是因為我前陣子把某一屆現在已經上大學的美術班學生他們過去做的校園裝置藝術的照片做成一段影片放到網路上跟他們分享,過去的點點滴滴我是都記得很清楚,沒想到他們跟我說小時候的是他們全忘了,也就是這樣類似的例子,讓我現在寧可專注在他們帶得走的良好品德與健全的心靈上,而不是為了填鴨而教。
加上我相信回到母校教書是一種奇妙緣分的連結,而這個回來母校的動力,肯定不是因為我學到了什麼,而是我受到了一種感動。所以當我自己再度回來教書,我會特別去觀察一下當初感動我的原因是什麼。
我想感動我的第一個原因應該是來自我的家庭。雖然我的學校在大安區,但事實上,我家本來住在永和,當時我的媽媽認為在臺北的學習環境更適合我,所以就發揮「孟母三遷」的精神,讓我先努力考上美術班,然後就舉家搬到學校附近,這是第一個來自家人的影響。
再來創造感動的第二個就是來自老師,雖然每個人的學習歷程都是拿單程票,不可能有人能同時把一群老師做比較,但是當時教我的美術班老師個個都很用心,也讓我們感受到真正被關愛的感覺,所以當我現在再回來,也仍然跟我的恩師們保持密切的互動跟情感,有像是回家的感覺。
第三個感動我的原因,來自於美術班同儕。這樣說也許會讓大家嚇一跳,在一二年級的時候,我可是去店家偷東西的常客,當時還小,對道德觀念其實並不清楚,但偷東西畢竟知道不對,所以我當時學會展現出小孩子天真可愛的無辜表情騙過大人的懷疑,當然這也是現在學生所做作為都騙不了我的原因(笑)。後來三年級時進了美術班,認識了一群家教很嚴,品德態度都很好的同學,我也在美術班裡就改正了我過去的偏差行為,所以不得不說,同儕的環境真的是很重要。
因此回到今天的議題,說家庭環境或是學區環境是不是會對人有影響,坦白說一定是有的,但經過自己當老師十多年下來的觀察,其實又不是這麼的絕對,怎麼說呢?
因為所謂的「家庭環境」或是「學區」、「美術班」這些條件,它可以被明確量化的東西是有限的,比如說收入達二三十萬以上算是富裕家庭、大安區算是首善學區、美術班用考試進來三十個人等等,這些條件卻無法解釋「每個家庭之間教養方式的差異」、「首善學區中可能也有貧戶或是弱勢族群」這樣被忽略掉的細節,而偏偏這些的東西,才是影響一個人未來發展最重要的因素。
再加上現在網路世界幾乎已經全面影響我們的生活,無論一個家庭他願不願意讓他的孩子受到大量資訊媒體的影響,其他都只是在做一個「遲早得接受的選擇」。而網路在人類進幾年快速的資料堆積下,早就擁有任何我們想要學習的知識,所以知識不再受限於某位名師或是某個豪華圖書館,我們可以為下一代做的,無非就是讓他們有動力去學習而已。
我相信家長都會擔心孩子錯過一生一次的發展階段,所以何只是「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根本是想「一路上都要贏」,這是人之常情。但大家要知道,很多人可能在成人的工作環境久了,並不了解你成長中的孩子能力負荷的極限,然後拼命給他塞滿了各種補習,最後造成小孩子學習意願低落。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對老師的不信任,雖然很多人會認為自己有很多生兒育女的經驗,但要知道,你看到在家中成長的寶貝,那只是一個「點」,老師卻是從指導上千上萬個同樣年齡孩子的教學經驗中,用一個「面」來看教育,會萃取出更適合孩子的學習方式,也會看見你孩子在父母背後另一種的言行態度。
所以無論你目前家庭是富裕還是貧窮,要讓環境正向影響你的孩子,其實你要做的很簡單:「多傾聽你孩子的老師怎麼說」就對了。當然你可能需要多對老師有所了解,可以用心去感受老師的熱誠,甚至你也可以藉由不同老師的對話中,找到你孩子的需求坐標。所以請善待你孩子的老師,因為你給他們的信任跟包容,他們也會加倍奉還給你的孩子。
有句話說孩子就是你家庭的縮影,幸福的家庭不是用錢堆出來,是用愛堆出來的。建議爸媽們可以用心去營造生活中一些感動的時刻,那會是陪伴你孩子度過未來人生低潮的溫暖記憶。你家的孩子不見得要上美術班,但是可以多注重啓發孩子對美感的認識,並且讓他們從小培養藝術表現的能力,無論是音樂或是繪畫、雕塑、設計等等,以後在與他人協作或是創立自己的事業的時候,才能更精准的表達臨門一腳的美感。最後就是要善用網路學習的力量,未來我們的下一代絕對會面對更加虛實結合的世界,懂得用數位科技做創作的孩子,是未來製定遊戲規則的人。
所以我的結論是「盡可能完整認識您的孩子,並培養他們擁有創新的軟實力。」
以上想法與大家分享,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