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9年2月13日 星期三

用「素養教育」觀點,教小朋友「認識藝術家」!


開學的第一堂美術課,小學四年級美術課本第一單元「自塑自畫」,教孩子從幾位藝術家的自畫像中,練習畫出自畫像;但外行看門道,內行看熱鬧,光欣賞不同畫風,是難有啟發的,怎麼讓小朋友藉由鑑賞理解他人、開發自我,我決定來說說故事。


這次課本中介紹的六位藝術家:



深度認識前,先說說我為這幾位名畫家下的關鍵字:

西洋畫家:
林布蘭(自畫像、夜巡)
畢卡索(立體派、返璞歸真)
梵谷(焦躁、悲劇性格、苦艾酒?)
克利(色塊創作、表現主義)

台灣畫家:
陳澄波(台灣第一位油畫家、嘉義風光、228事件)
陳靜(仕女圖、富家千金的觀察記錄)
劉其偉(老頑童、童趣繪畫、探險精神)

這些關鍵字,是我讓小朋友認識該藝術家的切入方式,相信每個人深入探究後,都會有自己的註解。



善用Youtube資源,事倍功半


網路上有很多人花了非常多心力製作相關的影片,我選了一些可以利用兩堂課講完的影片,分享如下:

「藝術家自畫像」引言影片(依據課本內容):




梵谷介紹


有人說梵谷會發瘋,是因為苦艾酒作祟?(小朋友倒是都知道「柯南」卡通中有苦艾酒XD) 


以「從年輕畫到老年自畫像」出名的林布蘭,相關的自畫像


其中,他最出名的作品「夜巡」,當時因為只把前面幾位主角畫得明亮,造成其他人不滿,鬧上新聞而聲名大噪,最後反而因為這樣的繪畫風格,奠定林布蘭大師級的地位。

這裡我說了很多的小故事,像是作品歷史背景剛好在冷熱兵器的交界時代,古時候戰爭多半使用長槍為主(站後方的那群人),而圖中有幾位火鎗兵,當時的鎗還無法精准射擊,裝填又慢,所以只當輔助使用。

【夜巡】細節影片欣賞。



談到這些名畫,就會穿插到古畫修復的過程,順便分享「畫作修復介紹」:


再來看看畢卡索,他會成名,是因為他劃時代的創作觀點,所謂的「立體派」就是用不同的角度觀察主題,拼揍出畫面,他的自畫像歷年改變



再講到台灣的早期代表性藝術家陳澄波,一般人對他多半不熟悉,但是他卻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台灣早期藝術家畫風多半比較樸拙,那是因為他們多半是自我摸索出藝術之路。

講到陳澄波,就不得不提228事件,但述說悲劇歷史的方式很重要;我們不該讓孩子(包括大人自己)站在某個對立面來評判這件事,而是用更高的視野來看整個世界,對國民政府來說,因為明爭暗鬥丟失大陸國土,變得戰戰兢兢,塑造告密通殺的高壓統治性格;對老百姓而言,在這種殺雞儆猴的時代,誰都生死難料,外省移民被故意謀殺也不在少數。所以跟孩子講故事,應該不是教他們去仇恨,而是去學會理解,這才是公民素養的教育。

快速了解陳澄波


陳澄波的「玉山積雪」,多年後依舊感動人心


陳澄波詳細故事介紹(有時間再看,沒時間可跳過)


陳進,這位跟陳澄波同一時期的女畫家,命運可就大不同了。雖然用「富二代」形容有點粗俗,不過確實可以很快點出這位藝術家不凡的出身。

我會請小朋友想像一下,在那個很窮苦時代,台灣農業為主,到處泥土地,還沒有多少柏油路,重男輕女的時代,女生多半從事洗衣煮飯等粗活,但是陳進卻是有錢人家的掌上明珠,過著高檔的生活;她的筆下仕女,清新脫俗,儀態優雅,她用女性獨特的纖細筆觸,記錄了早期台灣上流社會的點滴。

陳進作品介紹(建議用高倍速看):


最後,講到畫風有趣的藝術老頑童劉其偉



他最有名的代表作品,就是這隻「婆憂鳥」

圖片來源:網路
有關劉其偉的卡通介紹 1 :


劉其偉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就是他工程師背景出生,卻認真堅持自己的興趣,最後變成專業,到老還帶著冒險精神四處探險。



結語:從藝術家身上,找出生命的動力


鑑賞課不像其他創作課,總是會有「成品」,但是卻像是灌溉種子的水一般,真正讓人從內在開始茁壯。我希望透過這次的影片欣賞,讓小朋友(包括我自己)再次體會畫作表象之下的生命力,讓我們看見作品之餘,更學到藝術家開創人生的精神。


玩美筆記  / 阿元老思說  / 素養教育工作坊




--------------------------以下是談談我所理解的「素養教育」--------------------------



素養教育到底是什麼?


台灣教育圈每幾年就要推出一個新名詞、新口號,但很多教育行動總是流於少部分的熱血精英在衝刺,並未普及在整個教育圈中。但這次的素養教育,結合考試形式,讓大家開始動起來。

根據「教育部辭典」的解釋,「素養」意思為「平日的修養」,也就是說素養教育重視個人涵養,而不再只是知識的堆疊。



為什麼素養教育熱門起來?

   
現今學校教育跟社會脫節已久,已經不是新鮮事了!這並不是學校老師不夠認真,(相反的還更累、被社會限制得更緊),而是因為除了基礎知識(認字、算數)外,太多被附加的教學課程,根本還不到二三十年後等小孩長大,就失去知識的價值了。

所以過去以知識填鴨,用來跟同儕競爭升學的教育方式,就像走到死胡同一般,越拼越沒有國際競爭力,因此,才又開始大張起素養教育口號。

以國高中來說,以素養教育導向的測驗方式(學測),已經開始引導了整個教育圈的教學風向,但我認為,這也頂多是讓學校跟補習班老師調整題庫內容,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而已。



「素養教育」,是培養「因應未來的素質」


結論是,我覺得學校教育很難真的落實素養教育,因為升學考試要公平,本來就應該把差異化降到最低,偏偏素養教育強調的是個體的自覺,這是很弔詭的事。

網路文章:「看懂新課綱關鍵字〉素養,是什麼?怎麼學?」裡面提到:
新課綱也回歸到以孩子為學習主體,要從過去「每個學校教的都一樣,每個學生都視為一樣來教」,轉為「每個學校都不一樣,每個學生要視程度及興趣不一樣來教」。
我不禁好奇,每個都不一樣那考試標準怎麼來?XD  教育高層好像很喜歡想些閉門造車的點子,我想說,何不大方承認台灣師生關在學校時數過長、科目細鎖繁雜,與社會脫節,素養教育,根本就只能在制式的課程外進行的。


學習是一生的課題,面對變革,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玩美筆記  / 阿元老思說  / 素養教育工作坊



精選文章

(國語日報文章)環保覺醒之旅《我們的決定》書評

 作者: 陳璽元 這次應邀國語日報來撰寫這篇書評,內容是針對環保議題以及呼籲人們立即實踐環保的行動;對一般大眾來說這些可能有點高大尚,畢竟多數人不是企業財閥,好像對地球的影響力實在有限,不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藉由欣賞這本有視野高度的作品,仔細深思還是很有收穫。 更多國語日報文章 ...